其实连他自己都没有发现,他其实也想看看,自己手下这些人,到底会如何站队。
结果还是很让他欣慰的,除了跟李建成和李世民走得最近的那三五个人,其他人都表现出了对他的绝对忠诚,表示愿意听从他的安排。
对于这种忠诚李渊还是很欢喜的,但是这显然帮不了他。
在选择西进还是南下的问题下,他仍然没有头绪。
其实这也是李渊经常会犯的毛病,用现代话说叫选择综合症。
历史上,他要是会选的话,就没有后来的玄武门之变,正是他的犹豫,才断送了他自己和两个儿子的性命。
现在他又面临这样一个局面,两个儿子两条道,他又不知道该怎么选了。
裴寂看出来他的痛苦,给他出了一个好主意:当堂辩论。
也就是说把所有人都召集想来,让李建成和李世民两个人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讲清楚利害关系,然后请大家一起来投票选择,看听谁的。李渊一听乐了,这样最好,自己不用承担选择的痛苦,也不用承担选择的责任,能争取到多少人支持,那就要看你们的自己的了。
于是吩咐下去,让李建成和李世民各自准备,晚上开香堂,噢不是,是开大会听他们讲解自己的工作思路。
兄弟两个得了消息之后,都不觉着奇怪,自己老爹他们明白,这种大是大非永远不会明白地表明立场的。
当天晚上的辩论很精彩,兄弟二人准备的都不怎么充分,自然都无法说服对方,甚至都没有办法为他们争取到足够的支持。
辩论的结果依然是平局,两个人的支持者竟然打了个平手。
最后还是裴寂出来和稀泥,“大将军,依我看,现在我们兵强马壮,不如咱们就在绛郡分兵,请建成和世民各带一部兵马,分别西进和南下,就按他们自己计划的那样打。打到最后咱们也正好可以看看,他们二人的计划到底谁的更好一些。要是两个人都能成功,那才是我们的大喜事呢。”
李渊想了一下,看了看两个人,“建成、世民,你们二人说说看,各需要多少兵马?”
李建成耍了个滑头,“我的这边南下河东,虽然是攻城战,但是距离比较近,先让世民挑吧。”
他的话一出口,立即搏得众人一致称赞,这才是当大哥的样子呢。现在大家一起看向李世民,倒要看看他是如何当兄弟的。
这下子把李世民给逼上了绝路,要的兵少了,无法完成他自己的计划;要是要的多了,那就是不讲孝悌,对兄长不恭敬,公然占李建成的便宜。
可问题是李渊手下就那么多兵马,真正好用的就那么几万人,李世民不要的话自然就便宜了李建成,那样一来,李建成自然更容易成功。李世民犹豫了一下,“回父亲,我打算带着原来的右三统军兵马,加上在临汾征召的两万新兵,总兵力五万多人,请父亲成全。”
这话一出来,大家都不言语了,李世民这小子也够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