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选择就是去福建,闽东有我们的游击区”。

    曹路和赵骥肉体的原主人都是红七军团的士兵,在与刘焕所在的红十军会师前,曾经参加过攻打福州的战役。

    攻打福州失败后,当时的红七军团就计划留在叶飞将军领导下的闽东游击区立足,只不过被博古、李德否决了这个意见,强令红七军团继续北上,试图威胁南京。

    不等刘焕和曹路继续发问,赵骥就主动说出了最后一个选项:“最后就是去皖南,中央红军也不是全部都走了,还留下了一万多人分散打游击,皖南就有咱们的游击队,不过那里也有敌人的重兵在围剿和封锁,我们就算去了也不一定能上得了山”。

    连陈元帅都被逼得写下了“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的绝命诗,南方游击战的残酷环境可想而知。

    三个选项都充满了巨大的危险,没一个是能让人安心的,刘焕和曹路一齐陷入沉默。

    “我建议还是留在衢州等粟参谋长他们来吧”。

    赵骥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原因无他,虽说留下来也是危机四伏,但战神的名字天然地就能给赵骥一种安全感。

    而且如果赵骥没记错的话,战神大概很快就会在下个月或者下下个月带着四百余人抵达浙西南。

    “咕……”就在这时,曹路的肚子不争气地响了起来。

    人是铁,饭是钢,从敌人身上搜来的干粮两天下来已经吃光了,粮食问题成了摆在眼前的紧迫任务。

    “找个地方筹款吧”,刘焕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对红军来说,筹款是个专用名词,是有特指意义的。

    赵骥问刘焕:“你以前参加过筹款没有?”

    “当然参加过”,刘焕是闽浙赣根据地的老兵,对这事儿熟练得很,“找个村子,先化装成做生意的进去跟老百姓谈话,了解清楚土豪劣绅平日里的所作所为,再召集全村开群众大会,罪大恶极、手里有人命的直接杀头”。

    “罪不至死的就让他交出部分财产分发给老百姓,我们自己留下一部分当经费,还要让地主和佃农签订减租减息的协议……”

    可刘焕也只是熟悉筹款的流程而已,他毕竟不是政工出身,对于具体的工作标准却也所知不详,比如到底占有多少土地算是地主,没收地主财产该以多少为准,减租减息究竟该减到多少。

    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不是拍拍脑袋就能决定的,如果一味蛮干的话是会出大问题的。

    比如博古主持中央工作后,就把地主的认定门槛定得太低,很多富农、中农也被逼到了红军的对立面,后来就连小商人都因为害怕受到打击而不敢来苏区做生意,使得根据地的物流严重短缺。

    再比如减租减息的标准如果定得太低导致出借方完全无利可图的话,很容易导致贫农遇到个万一时根本借不到钱来应急渡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