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如恋小说网>科幻灵异>大明正统14年是公元多少年 > 第三十七章 微服结束
    水利,并非一修好,就可以放在哪里不管了。

    是需要时时刻刻的维护的。

    不过,大明的劳役制度,让于谦在财政上有很大弥补,于谦一般将某一项某一段水利工程的维护分配给几个村庄。

    这些村庄的男丁在农闲的时候,都要去清理维护,在汛期里去上坝看守。

    当然了,于谦尽可能安排是利益相关方,这些水利直接关系到村子的灌溉,或者是村子的安危。如此一来,这些百姓才会卖命。

    如此一来,朝廷就可以减少很多开支了。

    因为很多时候,维护堤坝,需要的是人力。

    如此一来,朝廷就能将精力放在几项百工的维护之上。

    于谦已经不错,维持整个运河每年的费用在一百万两上下。

    “只是,朝廷费了这么大的精力才修好这些水利,总是要人管理的,臣几乎在每一个府都设了同知,管理水利。但是在省中,却没有人专门负责。”

    朱祁镇也听出门道了,于谦的意思是设立省一级别的专门管理水利的官员。

    其实在太祖皇帝制度设置之中,是没有巡抚这个职位的,而是有三个平行的机构,布政司,按察司,都指挥司。

    这三者虽然以布政司为尊,但是还是平级的机构,谁也不负谁,这才有了巡抚的诞生。

    但是而今巡抚的设立也并非有定制,而是有事则设,无事则罢。

    朱祁镇对此早就有意见,巡抚在明清最后形成一省的首脑,是有必然原因的。

    就是朱元璋在制度上将地方权力消弱太多了。

    这种不平衡,让地方遇见大事的时候,内讧比较多,比如灾害,兵事,叛乱等等,是必然需要一个人掌总。

    但是在于谦的话里,似乎于谦是想在三司衙门之外,再增加一个司级衙门吗?

    这倒是没有想过?

    毕竟之前可以效仿的例子,就是漕运体系。乃是以漕运总兵官为主,下辖各地卫所,还有一些文官在其中,建立起一套独立于地方的漕运体制,甚至反过来,侵吞地方权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