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者都是同源同脉的,只是侗医因为没有专门的本民族文字,对很多药理、药物的记载留下来的很少,都是口口相传的,没有中医这么系统广泛,我们讲究的是五位一体与中医的太极有异曲同工之妙。”
梁德善说得都太专业了,葛小华懵懵懂懂的,但是从梁德善的言行来看,应该是有一把刷子的。
何况侗医作为非物质遗产,的确是有其可取之处的,并不是大家在电视上所说的“蛊医”。
到了铁匠铺,葛小华根据梁德善提供的信息,打造了一把药锄。
构造方面,一面是锄头刃,一面是四齿的铁耙。
因为是单手握持的,体型较小,葛小华打造起来也很有效率,很快就打好了药锄的刃部,在院子内削着握把。
“梁老,药锄打好了,你看合适不。”葛小华特意用砂纸磨好了把手,梁德善握持的时候,感觉到很趁手。
挖了挖院子的土,双面都用了,铁耙那面是防止再挖药的时候伤到药材的根部,因此铁齿间隔很重要。
“很好,多少钱?”梁德善对药锄十分满意,询问着价格,葛小华对侗医很感兴趣,在跟梁德善聊天的过程中,发现侗医的名堂极多。
也明白结交医生的好处,谁不愿意生病,但是都会生病,连医生都不例外,因此说道:“梁老,我们能见面是缘分,这把药锄当晚辈的一份见面礼。”
“那好,以后有事找我,县城的德善侗医门诊部是我开的。”
“我送您回去?”
“不用,葛家村附近有不少质量好的药材,我打算现在去摘。”
“梁老辛苦了。”
葛小华很佩服这类人,在用自己的行动来传承,毕竟这类少数民族的侗医,知道的越来越少了,需要人来进行宣传。
一把锄头不值什么钱,但是对梁老意义重大,没有趁手的工具是很难采摘到药材的。
葛小华一时兴起,又回到火炉旁边开始忙碌了起来,他感慨医生的的伟大和药材的神奇。
在打造的过程中产生了千万的想法,而这些想法居然凝聚到了打造的过程中。
他的每一锤都蕴含了对药理知识的追求和医学的渴望,不知不觉,把自己当做了是一名医生,一名医药者,脑中出现了李时珍采药的画面。
“叮!恭喜您打造出一把绿光药锄,采摘药材品质+5、稀有药材概率+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