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故事相对于独立于电影宇宙中,但又会在地球-人间界发生重大灾难的时候,临时加入拯救世界的队伍。
可以说吕洞宾在光影时代仙侠宇宙中的定位,和奇异博士在漫威宇宙中的定位差不多。
“这是公司计划中,类似于《复仇者联盟》一样的大事件,从地狱到天界再到人间,三界英雄齐聚一堂,对抗破开封印,重临人间的魔神大军,进行决战的故事!”
吴渊滔滔不绝的讲述着自己的仙侠宇宙设计。
但和主世界的联系,又比惊奇队长这种完全不联系的超级英雄强一些。
当然,这只是在宏观角度的定位上有些相似。
实际上的人物设定、背景故事上,吕洞宾和奇异博士肯定是不会有丝毫相似的地方。
<divclass="contentadv">一个玩修仙,一个玩魔法,能相似就见鬼了。
吴渊只是吸取了漫威在电影宇宙整体布局上的优点,摸着漫威过河,来设计仙侠电影宇宙里的布局。
先用2-3部电影来构建出电影宇宙的基础,然后用一部大事件,来引出更多的设定,以及更多的“超级英雄”角色,再将这些在大事件里出场的新角色的独立电影制作出来。
在漫威中,就是先用《钢铁侠》《绿巨人》《美国队长》《雷神》等电影构建出一个基础,然后用《复仇者联盟》将大家串连起来,再继续并引入新角色……
光影时代的仙侠宇宙,就是先利用《灵魂摆渡·黄泉》《蜀山仙侠传》《昆仑》构建一个基础,然后用《魔潮之战》将大家串联起来,再引入新角色。
区别在于漫威因为有漫画原作的老本吃,不用担心新角色影迷不认识,并且自带粉丝基础,所以可以完全独立的开启新IP。
但光影时代的仙侠宇宙是原创电影,没这个基础,所以他们必须在电影中就直接开始引入新角色。
比如在《蜀山仙侠传》中就引入昆仑的概念,然后又在《昆仑》里讲述魔神的故事,再在《魔潮之战》里引入天界的概念,以及下界仙人吕洞宾……
这样以老带新的方式,每次都能在“老人物”的电影里出现新人物,然后观众对这些新人物产生好奇和兴趣后,再打造他们的独立电影。
这也算是一种保险尝试,如果这些新人物在老人物的电影中登场时,获得的反响不够热烈,光影时代也可以及时止损,不推出他们的独立电影,直接当一个客串角色,不产生后续。
包括吕洞宾的后续独立电影,也要看《魔潮之战》这部电影推出后,他这位下界仙人在电影里的表现,能不能获得影迷的认可,获得大量粉丝,公司才会决定是否继续制作他的故事。
没办法,光影时代的底蕴终究是不如漫威,漫威的漫画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开始连载了,近百年的漫画制作,创造了大量在美国堪称经典的IP,根本不需要这种铺垫的。
这种底蕴羡慕不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