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国已经有了初步想法,但缺少社区的支持一切都是枉然。

    首先,获取土地及批准修建就得有街道部门的签字。

    次日下班后,李建国径直走向街道办事处。

    主任郑看着他,脸上笑容满面起身:“建国,好久没看到你来访了,今次不会无事不登门吧?”

    李建国同样微笑着回答:

    “确实有事儿,郑主任,我过来找您是为了询问一件事,希望得到您的建议——我想为我们街区内设立一座儿童幼儿园,为那些忙碌又需要分身无术的家庭提供一处让孩子游玩和学习的空间。”

    听了他的请求,郑主任思索良久。

    这个主意的确很有意义,让他眼睛发亮,满腔兴奋地说:

    “建国,你的这个提议真是太妙了,不只是外面的其他人,就说我自己的邻家吧,有不少家庭因为忙碌而无法分身照顾孩子,时常能看到五岁大的孩子领着两三岁的弟弟在周围晃悠,既不安全又浪费时间。”

    “如果你说的那个幼儿园确实可以集中看护孩子们进行学习,那就真是大人和孩子都有收获的大好事。”

    看到主任郑对此点头认可,李建国觉得此事有望了。

    接着他继续说明:“主任,幼儿园这个主意我已有成型,现在还需街道的支持与配合。”

    郑主任直接问道:“你需要街道怎么帮,尽管说。”

    毫不掩饰,李建国直接列出了三项主要事项:首先是要有土地建造房屋,其次要街道协助宣传,关于聘请教师的费用,他认为凭借幼儿园自身的运营可能就能盈利。

    按照一班四十个学生的预算,每个月每个学生三毛费用便是12块钱,这对于聘请一位幼师已是足够的了,因为这份工作无需办公室,教育程度也无需高,付些报酬就自然有人肯做。

    至于桌椅、房屋建造所需的开支,李建国打算通过其他方式筹款,如果实在不成,就算了。

    反正李建国手里充裕,现在已经积累了数万元,完全没有用尽之地。

    听罢李建国的需求后,郑主任立即找到负责土地管理的官员,安排选定建园地点。

    同时他让李建国在盖起幼儿园的同时,再通过工作人员逐一通知各社区宣传幼儿园的消息。

    从街道办离开后,李建国回到自家四合院,召集刘海中和阎埠贵。